投资金额:5-10万元 保证金额:无 公司名称:剑南春白酒
所属行业:酒水食品>白酒 所在地区:四川 德阳 热度指数:3893
合同期限:1年 招商网站:http://sodwzjy.xiangmu.com/
剑南春是古代史书有记载的中国名酒,具有悠远的历史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。在经历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考验与磨砺之后,剑南春以更加蓬勃的姿态,扎根于华夏大地,企业也因此焕发出无限生机。
在白酒行业竞争如火如荼的今天,该怎样保证企业稳定有序地发展,怎样使企业与时俱进,真正成为民族振兴的脊梁?这是包括我在内,每一个剑南春人都在深深思考的主题。
中国加入WTO之后,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,即国家经济在初步正规化基础上快速发展,市场经济初期的无序竞争将逐渐为更复杂,更高级的市场法则所取代,这无疑将大大加快我们与世界接轨的步伐,同时,它也要求以高水平的质量为基础;以强大的资本和技术实力为保障;以品牌和文化推销为思路。
随着“与世界接轨”的时代大潮,市场资源将得到重新整合,并向优势、良性的品牌及企业集中。这对我们来说,是机遇,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我们将依托今天的成绩,更加充分地发挥名牌效应,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、拓展经营领域,不断深化企业改革,加强内部管理,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,增强企业活力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再铸新的辉煌!
企业精神
团结 高质 开拓 创新 敬业 奉献
价值观
为国家作贡献 为企业创效益 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
经营理念
高质创新作先导,顾客需求为中心
辉煌历程
跨入二十一世纪,剑南春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推出长远发展战略措施,狠抓质量管理与员工质量意识,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,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。
九十年代,剑南春人认真研究市场规律,针对市场制定的营销策略、“科学投放”等措施,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八十年代,剑南春一期工程的扩建,现代科技的应用和一系列的技术改革,系列产品实现了全优。从此,剑南春进入了万紫千红的黄金时代。
七十年代,剑南春开始出口,远销日本、港、澳,并荣登全国八大名酒金榜。
六十年代,剑南春生产工艺完全成熟。
追本溯源
巴山钟灵,蜀水毓秀。在巴蜀大地上,有一条U形的名酒带,勤劳智慧的巴蜀人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巴蜀古文化。
坐落在这条名酒带的绵竹市,酿酒历史已有三四千年。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酒具和绵竹金土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罍、提梁壶等精美酒器、东汉时期的酿酒画像砖(残石)、三国《晋书》所载史料,都可追寻到历史隐线。
唐
流誉华夏的名酒“剑南之烧春”,产生在政治长期稳定、经济十分繁荣、文化空前昌盛的盛唐时代。唐代,绵竹属剑南道,唐宪宗后期,李唐王朝的中书舍人李肇,在撰写《唐国史补》的时候,就津津有味地把“剑南春之烧春”列入当时天下名酒之列。根据旧史记载,唐大历十四年(公元779年),皇帝李适曾经郑重其事地面谕朝臣,要他们把剑南烧春是否上贡的问题,当作一桩国家大事来讨论。剑南烧春在当时朝野引起的激动,应该视为古人四川(包括绵竹)酒文化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。另据黄葆真《事类统编》载曰:“为生春,《德宗本纪》剑南贡生春酒。”
宋
时至宋代,出现了蜜酒与鹅黄,形成了一个名酒系列。
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绵竹道士杨世昌之间一段关于蜜酒的趣闻,在中国酒文化史上留下了千古美谈。据记载,宋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,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),元丰五年,绵竹武都山道士杨世昌到黄州看望苏轼,与苏轼同游赤壁,饮酒赋诗。杨世昌将蜜酒的酿造法送与苏轼,苏轼十分高兴,作了《蜜酒歌》回赠,并在诗前小序中写道:“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,绝醇酽。余既得方,作此歌以遗之。”苏轼在《蜜酒歌》中赞美了蜜酒的香醇,也抒发了诗人愤世之情。
鹅黄酒,汉州美酒专称。《方舆胜览》载:“鹅黄乃汉州酒名,蜀中无能及者。”隋初,汉州即绵竹,宋代的汉州包括了绵竹、什邡、德阳、广汉。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写道:“叹息风流今未泯,两川名酝避鹅黄……”他的一部《剑南诗稿》,与酒有关的著名诗词蕴于其中。
在宋代,酒的影响和作用还透过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充分显示出来。“酒税丞”的设置,张浚的“隔糟酒法”的实施,在当时社会经济和军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元
元代的《酒小史》还有剑南烧春的记载。
明
明代徐炬《酒谱》在历代酿酒名家中记载有:“道士杨世昌造蜜酒。”
清
清代康熙年间(公元1662~1722),《绵竹县志》详细记载绵竹大曲的酿造方法,并出现了朱、杨、白、赵较大规模酿酒作坊。据《绵竹县志》记载:“大曲酒,邑特产,味醇香,色洁白,状若清露。”乾隆年间太史李调元,人称“李太史”(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人),他宦游足迹遍及大半年中国,自谓“一笑市人谁知我,醉来高卧酒家楼”,并夸口尝尽天下名酒,是个十足的饮酒行家,他却对绵竹大曲有一种特殊感情。在他的《函海》一书中记有“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,夏清暑,冬御寒,能止呕泻,除湿及山岚瘴气”,又说自己“天下名酒皆尝尽,却爱绵竹大曲醇”。还有诗人李德杨诗云:“代仪充土物,却病比人参。”
清末,绵竹酿酒作坊上百家,著名大曲坊已增到18家,绵竹商贸因此更为昌盛,出现了“山程水路货争呼,坐贾行商日夜图。济济直如绵竹茂,芳名不愧小成都”的繁荣景象。
历史跨入20世纪以后,绵竹酒业又有了一番新的风姿。1911年,绵竹大曲首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;1919年间,曾“有大曲房二十五家,岁可出酒十数万,获钱五六万,销路极广”;1928年再度获四川省国货展览会奖;1929年“乾元泰”、“大道生”、“瑞昌新”、“义全和”等12家大曲酒作坊的产品,又获四川省优秀酒类奖;1932年,四川省举办第一次名产品展览会,绵竹提供了多种产品送展,其中“恒丰泰”酿造的绵竹大曲酒首次被批准使用注册商标,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引起一番轰动。当时一诗人曾为绵竹的酿酒家题词:“百里闻香绵竹酒,天下何人不识君。”名闻遐迩。
历史的回溯使人看到漫长和艰难。剑南春浸润了上千年的悠久历史,它的诞生,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既包含物质,也包含精神;既来自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水质,更取决于剑南春人勤劳的双手和集体的智慧。
请填写留言或根据意向选择下列快捷留言
负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,内容真实性,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与负责。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规避投资风险,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,多考察,降低投资风险。